我国集群算力规模超160万标准机架!大湾区算力产业驶入快车道

时间:2024-06-25 14:50:12 来源:时讯视界

  数字经济狂飙,国集催生智能算力建设提速。群算

  5月31日,力规AG超玩会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暨第二届中国算力网大会在韶关举行。模超记者从现场获悉,标湾区截至今年4月底,准机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算力总规模超过166万标准机架,算力驶入整体上架率为59.65%,产业较2022年提升4个百分点。快车

  “无论从机架总数来看,国集还是群算从上架率来看,我国东西部算力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局面都已得到了较大改善。力规”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在大会开幕式上说。模超

  算力成大国科技角逐主赛场

  “近年来,标湾区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准机特别是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取得突破,算力需求急剧上升。算力已经成为大国科技角逐的主赛场,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加快推进算力战略布局,纷纷抢占算力竞争制高点。AG超玩会”周民说。

  我国高度重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算力产业发展,早在2016年就作出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总体部署,2022年正式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2023年底又出台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优化国家算力体系布局。

  具体到区域布局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韶关作为粤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以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为契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积极打造服务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的“算力之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3月,广东省九部门印发的《广东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暨“粤算”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全省推进“1+2+N”算力中心布局,以韶关数据中心集群为核心,形成广州、深圳两个低时延智能算力应用区,N个支撑城市实时响应、承载极低时延类业务的城市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中心(规模3000标准机架以下),打造“城市内1毫秒、韶关至广深3毫秒、韶关至全省5毫秒”的算力时延圈。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介绍,鹏城实验室构建了以核心枢纽为节点、区域中心为纽带、城市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协同调度体系,跨域纳管了包括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在内的资源,汇聚算力规模达4E Flops,建成全国智能算力互联体系与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实现了算力与国产化AI通用大模型开源开放。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新质生产力,算力网是促进全国范围内各类算力大规模调度运营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信息协会算力网专业委员会筹备组组长、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原副司长梅建平说。

  梅建平表示,要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大模型训练使智能算力成新增长点

  当前算力网体系建设现状如何?算力发展能否满足大模型需求?多位企业嘉宾在论坛上展开“头脑风暴”。

  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王晓云感受到数字经济对算力的渴求,运营商正在从“以网为中心”转变为“以算为中心”。她介绍,中国移动通过建设“百川”算力并网平台,利用算网大脑的智能科技,把原先散落在各企业和机构的算力,构建成一个集群智能算力网络,有效统筹算力资源供给,“希望算力像水电一样,为千家万户提供服务”。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唐雄燕认为,到2025年,国内智能算力占比将达到35%,如果把当前分散的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可以形成更大的算力合力。

  “大模型正在驱动算力产业创新变革,适合大模型训练的智能算力成为算力新增长点。”百度集团副总裁侯震宇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从单模态到跨模态发展,具备非常强大的视觉、语言、理解、推理等能力。与此同时,大模型参数呈几何数字增长,对应的算力也非常惊人,而训练一个大模型的成本动辄几千万美元。

  他认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实现“AI普惠”,存在巨大的需求。作为平台型企业,百度将自身积累的知识沉淀为通用大模型,再针对不同行业和场景注入新的数据,构建行业大模型,为用户节省数据和算力成本,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目前,基于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已经涌现出30多万个应用,增速非常快。

  智能算力的供给,进一步激发了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低空经济的两大核心领域——装备研制与运营端均离不开算力的强大支撑。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其开发、训练、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均对算力提出了高要求。”广东泰一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山说。

  他认为,无人机不仅是空中的机器人,其开发初期就需要通过大量数据训练模型,并需要存储和处理飞行环境数据。如无人机航拍所得的影像数据,需要经过算力处理,提取出关键信息,才能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算力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是一个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模式。”他透露,韶关作为算力布局的重要节点,能够辐射到湘赣两省。“我们计划将企业的粤北中心设在韶关,为更广泛的区域提供低空经济服务。”

  算力枢纽建设更应激发数据要素潜力

  算力、数据和算法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基石,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东正积极探索算力与数据要素的深度融合。

  “我们建设了全省一体化的算力资源监测发布平台,支持广州、深圳、惠州、韶关建设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培育和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开展公共数据治理和标注试点,推动构建高质量多模态中文语料数据集,为大模型和算力应用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支撑。”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熊雄介绍。

  本次大会专门设置数据要素创新赋能分会场,围绕数据中心建设运营、数据要素创新赋能、数据要素流通应用等话题行业最新动态、趋势和经验,探索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的“密钥”。

  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的唯一数据中心集群,韶关在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我认为韶关算力枢纽在完成硬件层面建设后,应更加注重软件层面的推进工作,特别是在数据要素价值的挖掘上。”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学军说,激发数据要素潜力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从现场获悉,依托数据中心集群优势,韶关加快培育和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目前已取得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成果:成功申报为广东省第一批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多家企业入选广东省数据经纪人、成为广州数据交易所会员。

  大会开幕式上,广州数据交易所(韶关)服务基地和韶关市数据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韶关服务基地将充分利用广州数据交易所在数据流通交易中的枢纽作用,吸引各交易主体进场,推动韶关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全链条交易服务生态体系。”广州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沈海说。

  去年5月10日,广州数据交易所发布了国内首个以“算力+交易+场景”三位一体的“算聚源”算力资源发布共享平台,该平台已成为广东在算力方面的重要基础设施。沈海介绍,截至去年底,平台在线用户超1400名,入驻算商16家,共汇聚云产品206款,覆盖23个行业场景,并上线粤商通、粤省事平台。

  他透露,广州数据交易所接下来将进一步在“算聚源”平台上开发“东数西算”专区,把韶关的算力资源纳入大湾区算力资源共享发布平台,实现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南方日报记者 唐亚冰 昌道励 郜小平 叶志强 范永敬

推荐内容